近年来,贞丰县连环乡创新推行“能人党员+富裕户+贫困户”(以下简称“双+”)帮扶模式,不断丰富“双+”党员帮扶内涵,使农村能人党员与富裕户、贫困户形成良好的利益互动共同体,让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有效夯实了基层党建基础。
三型管理推“双+” ,构建利益帮扶链。为缩小群众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连环乡按照“党员搭桥梁、生态为载体、股份作保障、富户带贫户、大家一起富”的原则,在党组织动员、组织、协调和帮助下,着力以“富裕户管理型、贫困户管理型和利益纽带型”为突破口,通过股份、租赁、流转等方式将富裕户和贫困户的土地有效整合起来,通过党员带动全力推行“双+”帮扶模式,构建群众利益帮扶链,使之成为一个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富裕户管理型,指贫困户以土地等资源入股,可以参与劳务,但不参与管理,主要适应于农村无劳动力的农户;贫困户管理型,指富裕户以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资源入股,参与分红、不参与管理,主要适应于农村有劳力但缺乏投入资金的贫困户;利益纽带型,联系相对松散,可采取新型农村合作社等方式建立经济合作关系,形成规模,共同应对以市场为帮扶的上述三种基本类型,实现“能人党员、富裕户、贫困户”在资金、技术、经验、信用、劳动力、土地、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自推行“双+”党员帮扶模式以来,目前全乡已形成45对“双+”帮扶链,能人党员、富裕户、贫困户共同发展砂仁、板栗、生姜、李子、核桃及辣椒、药材等农特产业种植上千亩,带动林下药材种植、林下畜禽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力争3年内让贫困户全部脱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扣紧“双+”帮扶链,能人党员展风采。为解决农户发展中的困难,乡党委、政府对形成“双+”帮扶链的农户采取“贷款倾斜、项目倾斜、培训倾斜、党内生产发展基金倾斜”激励措施,帮助帮扶链中的党员、农户发展生产,着力把贫困户变成富裕户,把富裕户发展成党员,把年轻优秀的党员发展成村级后备干部。2011年,连环乡大田村、连环村、关山村作为乡里党内生产发展基金帮扶的试点村,村党支部利用15万元党内生产发展基金,共扶助22名农村党员种植四月李、板栗、生姜等特色产业,种植板栗113亩、四月李216亩、生姜56亩,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大田村能人党员张兴品,利用申请到的党内生产发展基金1万元种植四月李,作为“双+”帮扶链联系桥梁的他,主动与帮扶链中的富裕户庹发超一起扣紧帮扶链,共同带领贫困户周明俊形成“二帮一”帮扶模式,加快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步伐。关山村能人党员罗国胜,共种植板栗20亩、生姜10亩,他利用申请到的党内生产发展基金1万元扩种优质板栗,作为“双+”帮扶链中的桥梁,他带领帮扶链中的富裕户秦德华,共同帮扶贫困户韦正光发展特色种植,如今韦正光家已种生姜5亩、板栗3亩,摆脱了贫困。罗国胜说,通过“能人党员+富裕户+贫困户”模式,不仅带动贫困户富了起来,还在富裕户和党员中培养了一些村级后备干部。2012年,连环乡把党内生产发展基金延伸到纳传村,扶助农村党员15名,并全部结成“双+”帮扶链。纳传村能人党员、党支部书记陈永昌,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不忘扶持家庭贫困的卢光荣,鼓励他外出务工挣钱。现拥有一定资金的卢光荣,通过陈永昌的动员,已回乡发展种植业,并申报注册微型企业“光荣经果林种植基地”和“荣昌生态种养园”,企业占地共计600多亩,同时,他还投资20多万元,种植沙树300亩、四月李80亩、猕猴桃20亩、枇杷200亩,解决劳动力3000多人次。陈永昌感慨地说:“卢光荣从贫困户到富裕户,现在又被发展成预备党员,他就是我们培养的村级年轻后备干部,是我们扣紧“双+”帮扶链的一个生动体现。
上下联动抓落实 “双+”,帮扶见成效。为开展好此项活动,乡党委、政府上下联动,实行乡党政班子挂村指导,驻村干部挂点落实。村组干部除组织好辖区内的“双+”帮扶活动外,还要加入1个以上“双+”帮扶链,带领贫困户致富,并将开展活动的绩效作为评价村组干部业绩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保证了“双+”帮扶活动取得实效。首先,以推广农村适用技术、培养科技带头人和市场经纪人、鼓励发展帮扶链为目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邀请乡土人才及有关专家为农户举办砂仁、板栗、生姜、葛根等种植技术讲座,并请帮扶链中的典型致富能手现身说法,大家一起学习,互相交流。其次,为解决农户发展中的困难,对参加“双+”活动的贫困户优先享受低保指标,以保证贫困户有最低的生活保障,在能吃饱饭的基础上发展为“吃好饭”。再次,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帮扶鼓励措施,以期更多的能人党员、富裕户、贫困户加入到“双+”活动中来。如,结合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开展,乡党委把试点村大田村形成双+帮扶链的能人党员、富裕户、贫困户,优先加入互助资金合作社,优先审批项目、优先落实互助资金、优先提供服务、优先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其大力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最后,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开展,要求乡机关党员干部定点联系每村已结成的帮扶链,及时为他们提供致富门路和信息,通过政策上“扶”、路子上“引”、技术上“帮”、资金上“助”、措施上“促”,着力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实施“双+”党员帮扶,充分发挥了能人党员引领作用和富裕户的帮带作用,让贫困户转变了观念,树立了信心,学到了技术,得到了扶持,达到了良性互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