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是上下9000年而非5000年

中国历史是上下9000年而非5000年

长久以来,各种历史典籍以及世人普遍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拥有悠久的5000年。这一观点经过近现代考古学的创新和技术的演进逐渐被修正,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4000年前。

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起源最早见于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该书中他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开端,即黄帝的时代,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司马迁作为一位严谨且认真负责的史学家,广泛考察了华夏东南西北的边疆,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和文字记录,走访了许多高龄的长者以了解口口相传的历史事件。然而,他所能追溯的历史记录仅限于距他生活时代3000年前的黄帝时期。基于其严肃的治学态度,他决定自黄帝时代为《史记》的起点,而之前有关伏羲、神农和炎帝的传说则并未被纳入这部巨作之中。

一个民族的自信心最致命的打击,莫过于让该民族失去历史的认同,使其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知道自己的根基何在,也不明确未来的方向。近现代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军事冲击、文化渗透和历史观的侵蚀,中华民族逐渐淡忘了祖先的辉煌历史与卓越文明,盲目追随西方的历史与文化,导致我们在历史分期上强行与西方对应,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封建社会等,几乎无暇顾及中华文明真正的历史源头。

展开全文

与此同时,近代出现了一些自称“疑古派”的历史学者,他们不进行深入的考证,甚至在观看表演时灵光一现,随便拍脑袋想当然地认为“历史就像戏剧,越传越奇,三皇五帝不过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于是,他们开始大肆著书立说,质疑中华民族的历史,否定伏羲以及伏羲时代、伏羲文化的存在,认为这只是神话与传说,自此形成了所谓的“疑古学派”。

2006年,《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正式出版。随后的2010年,《甘肃省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来的考古记录与旱作农业起源》一文也相继发表(刊登在《科学通报》第55卷第10期),这些关于大地湾遗址的考古成果明确证实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出现,早于仰韶文化约1000年。在公元前6000年,距今有8000多年前的大地湾周边,早已发展出定居农业,逐步种植黍和粟,饲养狗、猪及家禽,并使用粗陶器、素面陶,还有用于祭祀的彩陶,居住在泥砖房屋中,形成了聚落。甘肃的考古学者进一步研究证实“从大地湾一期文化所产生的彩陶与西亚两河流域的彩陶几乎同时出现,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文化,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影响的问题”。

中国史前考古学所确立的历史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相连的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8000至6000年前的伏羲时代,第二个是6000至5000年前的炎帝和黄帝时代。之后是颛顼、帝喾、尧、舜、禹的时代,逐步向有历史记载的夏、商、周时期过渡。然而,现今有些人将史前考古与历史考古的概念混淆,大谈中国文明的断代,硬生生地将中华文明的起源限制在仅4000年之内的3700年中,完全无视8000多年前就在大地湾地区诞生的伏羲文化的事实。

遗忘历史,就是对历史的背叛!作为华夏的子孙,我们应当以科学和历史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尊重我们自己悠久的文明,重建自信心,发扬我们的国学,确立真正的“文化自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