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调查上手机 党群沟通新桥梁
——黔西南州充分发挥远教平台作用服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活动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黔西南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依托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研发“民意调查”手机客户端,有效畅通民意调查诉求渠道,搭建了党群沟通联系的新桥梁。
联系群众,突破“最后一公里”。将远程教育服务与民意调查工作相结合,搭建听民声、畅民意、解民忧的信息沟通平台,突破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搭平台汇民意。依托远程教育上手机服务平台,研发了“民意调查”上手机客户端,将民意调查、日常办公、学习培训、党建网站等功能有机整合,形成了集民意诉求、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为一体的民意调查手机信息平台。二是建队伍促提升。民意调查中心组建后,先后聘任了2万余名民意调查员,并通过专题培训、上门服务等方式为他们安装“民意调查”上手机客户端。同时,充分利用“金州创富大讲堂”、“乡村能人培训班”等活动,对民意调查员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提升民意调查员的应用“民意调查”上手机客户端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强保障添活力。民意调查员通过“民意调查”上手机客户端向民意调查中心反映真实有效的民情信息,州民意调查中心将严格保密调查员身份信息,并按每月最多30元流量进行补助,极大地调动了民意调查员的工作积极性。
方便群众,实现“民情一指通”。“民意调查”上手机,州委、州政府最大限度地把“话语权”交给老百姓,群众通过“指尖”与政府职能部门“点对点、面对面”交流互动,实现了“民情一指通”。一是听民声,畅民意。通过“民意调查”手机客户端,民意调查员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向州民意调查中心上报民情信息、反映诉求、进行问题咨询。州民意调查中心对收集到的民情信息进行综合、分类、归纳整理,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普遍性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并以《专报》的形式呈报州委、州政府研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办理;对一般性的,按照州民意调查中心的办理程序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二是重服务,强管理。州民意调查中心通过“民意调查”上手机,将办理结果、工作通知等第一时间发送到给民意调查员,指导民意调查员有效开展工作。同时,按照行业分类给民意调查员分配民情调查任务,为州委州政府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借助“民意调查”上手机,州民意调查中心和民意调查员之间成功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动态化监控,从而形成“一机在手,上下互通,双向互动”的民意畅达新局面。
服务群众,拉近“党群一家亲”。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民意调查”上手机这一“绿色通道”,民意调查中心先后帮群众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大大拉近了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党群干群一家亲”。李坤是安龙县兴隆镇当朝村的一位农民,2012年,他开办了阳光生态养殖场,种植中药材,发展林下养鸡和养牛。今年7月,李坤想扩大养殖规模,但苦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于是他找到村里的民意调查员,用手机客户端反映了他在发展中遇到的经济困难问题。三天之后,安龙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就有专人来到兴隆镇,对他的阳光生态养殖场进行全面调查并确定,养殖场符合农业产业项目奖补政策,其兴办的养牛项目可以享受科技扶贫项目扶持。除兑付一万三千块钱的奖补之外,安龙县扶贫办还帮助李坤协调了100万元贷款,有了发展资金,李坤要扩大养殖规模的愿望即将变成现实。“民意调查上手机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还可以通过它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实用技术,发布供求信息,既方便又管用”,诉求被圆满解决的李坤动情地说。
截止目前,黔西南依托民意调查上手机平台,共收集民情信息2300余条,解决民生问题453件,党和群众之间交流沟通越来越紧密。在实现民意畅达的同时,通过“民意调查”上手机客户端,广大民意调查员还可随时随地访问各级党建网站,了解中央、省委、州委的最新精神和工作动态,浏览查询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发布供应、求购等实用信息,享受到无处不在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