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宣讲稿之二
布依山村领头雁
——兴仁县李关乡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余必丽先进事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州巡回宣讲团成员杨淋,今天宣讲的题目是《布依山村领头雁》。
鹧鸪园村是兴仁县李关乡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辖25个村民组1091户4647人,布依族、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1.1%。10年前,余必丽利用打工学到的蔬菜种植技术,回到鹧鸪园就贷款1000元租了两亩地试种蔬菜,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技术积累,余必丽发展起了6个大棚蔬菜,种植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反季节蔬菜,一年下来,光6个大棚就创收6万多元,在当地率先富起来,走上了创业发展之路。她致富不忘邻里乡亲,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一个靠吃救济粮的贫困村,建成为一个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村民亲切称她为布依山村领头雁!
为更好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发展更多村民种菜,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余必丽将自家的大棚作为培训基地,组织村民到大棚参观,现场培训讲解蔬菜种植技术。为提高村民们的种植技能和水平,她组织村“两委”班子和种菜能手到外地考察学习。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种植早熟蔬菜面积达520亩,产值达300多万元,蔬菜大棚从6个发展到现在的147个,生产模式从个体经营到现在的协会统筹,蔬菜产业逐步走上市场化、规范化轨道。
“在鹧鸪园,过去是我说你干,你干我看,现在是做给你看,带着你干。”余必丽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实现鹧鸪园的科学发展,余必丽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村民,组织成立了鹧鸪园“蔬菜协会”,将大家团结起来,进行科学领导、购种指导、培训辅导、销售引导,帮助解决村民在种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她组织村“两委”班子积极进行整村规划,将生态农业观光园”作为鹧鸪园五年发展目标,在发展大棚蔬菜的同时,大力发展大棚花卉、观光水果、“农家乐”,要让来鹧鸪园观光的游客,一年四季都有吃的、有看的、有玩的。
在生活中,余必丽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支书,她经常深入到村民小组,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无偿拿出资金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002年至2012年,她先后到县农行贷款50余万元,扶持100余户贫困农户发展蔬菜种植脱贫致富。在她的带动下,全村的党员个个都联系帮扶贫困户,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0多件。
作为村支部书记,余必丽总是将党员发展作为村里的大事来抓,她主动与村里的致富能手、优秀青年和回乡的大学生座谈,听他们的想法,讲组织的需要,说自己想做的事情,让他们主动投身到建设家乡的事业上来。在她的影响下,村里的优秀青年纷纷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全村80%的致富带头人已加入到党的事业中来。在发展党员的同时,余必丽严把“质量关”,她用四年的时间,把丈夫培养成一名党员。余必丽还积极开展现有党员的强化教育工作,召开党员干部培训学习会,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更让丈夫理解并支持自己的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汗水浇开幸福花。经过余必丽和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鹧鸪园村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网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全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1000元上升到4800余元,彻底改变过去贫穷落后的旧面貌,鹧鸪园村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优秀示范区,荣获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成为全省、全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寨。
正是余必丽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鹧鸪园村走上了幸福路,她在赢得人民群众好评的同时,也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肯定。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带头人、“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以及“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贵州省‘三八红旗手’”等,并当选为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面对取得的荣誉和成绩,余必丽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带领村民更好地发展生产、壮大村集体资产、帮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