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贞丰县立足县情实际、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时而动,举全县之力做强产业、做特城镇、做美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干部精气神明显提升,为贞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就如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记者专访了贞丰县委书记陈湘飚。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贞丰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您如何评价贞丰县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
陈湘飚:“十二五”以来,贞丰县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县上下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极大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6.5亿元,在201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多,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695元提高到25054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万余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86.5%。
记者: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贞丰县有哪些新的思路和展望,确保“十三五”取得好成绩?
陈湘飚:“十三五”时期,贞丰将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贞丰将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州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与推进贞丰发展结合起来,按照全县“一体两翼”、“一圈一带”发展空间布局,自觉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上下功夫,坚持守底线、奋力走新路、共同奔小康,努力实现旅游旺、生态美、产业新、城乡靓、百姓乐,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跨越,以实干实绩确保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对人民忠贞·让大地丰茂”的美丽诗篇。
以城镇化带动完善县城主体功能区建设,以省级示范小城镇、美丽乡村“六个小康”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珉谷、者相、龙场“三镇同城化”发展,打造“金三角”辐射带动全县“两翼”城镇群同步发展,并加快美丽乡村“十朵金花”示范建设,实现产城景一体化发展。以农业助力石漠化山头绿起来,打造山地观光农业,推进“农旅结合”、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以特色文化提升“布依文化、母亲文化、黄金文化”三张文化名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贞丰特色的文化节庆品牌。以净空条件启动贵州首个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园,发展临空经济。以“四位一体”强化干部管理,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深化拓展党建扶贫模式,帮助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全力推进同步小康建设。以通道建设提升白层港、建设沙坪港,使之成为黔西南南下的桥头堡和贵州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出海通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记者:随着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活动的成功举办,贞丰县发展山地旅游正逢其时。下一步,贞丰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已有成果,推进旅游业大转型、大提速、大发展?
陈湘飚:贞丰县将以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贞丰定点设分会场、明年全州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在贞丰召开和省政府将贞丰县作为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进行打造为契机,以节、赛、会为重要节点,依托境内双乳峰、三岔河、北盘江大峡谷、龙头大山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将贞丰打造成为全域全景的世界山地旅游目的地,让贞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我们将以旅游为引领,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不断发展壮大山地旅游业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全域旅游,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著名西部乡村旅游目的地、滇黔桂三省(区)休闲度假目的地。
记者: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十三五”发展的重大任务。针对脱贫工作,贞丰县的困难有多大?有什么具体措施确保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陈湘飚:目前,贞丰县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全县还有贫困人口8.3万人,贫困面大,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对此,贞丰县将把同步小康创建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政策扶贫和亲情扶贫“双轮驱动”,深入推进党建精准扶贫“5+1”(5即精准扶贫5人小组,1即回乡干部)工作新模式,积极开展“干部回乡·助力小康”精准扶贫活动,通过“旅游、产业、结对、金融、移民搬迁、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就业创业、农村电商、保障兜底”十大帮扶内容进行精准扶贫,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参与扶贫,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记者:在“农旅结合”方面,贞丰县将如何抢抓机遇,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上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陈湘飚:贞丰县将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立足点,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和山地旅游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园区向现代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体验农业一体化发展,以加速打造全域景区化助推产业全域化。
把“农旅结合”作为农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加速突破,通过全域规划、资源整合,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构建“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众全地域”的发展格局。此外,以旅游带动、产业帮扶、创新扶贫方式,不断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式”发展模式,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增加群众收入,有效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