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军
近年来,兴仁县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把保总量、保速度、保位次作为首要任务,保持定力,科学施策,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时而动,举全县之力做强产业、做特城镇、做精旅游,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后发赶超、弯道取直、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就如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记者专访了兴仁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袁建林。
记者:在前段时间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陈敏尔准确阐述了“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这三句话九个字的深刻含义,请问您是如何理解的?
袁建林:“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根本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各项工作的总纲。
守底线,就是要守好八条底线:一要守好速度底线、让经济实力强起来;二要守好收入底线、让百姓腰包鼓起来;三要守好脱贫底线、让小康步伐快起来;四要守好安全底线、让公共环境优起来;五要守住山青底线,让大地常绿;六要守好天蓝底线、让空气常新;七要守好水清底线、让碧水长流;八要守好地洁底线、让土壤常净。
走新路,就是要走好四条新路:一要走一条奋力后发赶超、加快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新路;二要走坚守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路;三要走以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新路;四要走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
奔小康,就是要全面实现小康。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委也明确提出全面实现小康的时间表、路线图,兴仁县作为全省31个经济强县之一,更要确保不丢一村、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在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十二五”即将收官,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三个方面,您认为兴仁县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哪些成绩?
袁建林:守底线方面:一是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速。二是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三是实现了“减贫摘帽”。四是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有了提升。五是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
走新路方面: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产稳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三产活县”战略。工业方面,建成了兴仁工业园“一园四区”,“十二五”期末工业总产值可达84.72亿元。城镇建设方面,全力打造新型产业和现代城市融合的新城,城区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农业方面,按照“一米两果三叶一园一业”思路,着力推进薏仁、烤烟、蔬菜、精品水果等九大产业带建设。基础设施方面,建成高速公路74.1公里、通村油(水泥)路770公里,改造县乡道22.4公里,兴仁汽车站及4个乡镇客运站建成投用。改革创新方面,我们全面承接省、州下放审批事项,目前执行行政审批事项165项。
奔小康方面:通过初步测算,我县今年小康实现程度可达95.5%,为我们在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记者: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州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兴仁县是如何科学谋划“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
袁建林:一是抓学习、明方向。深入抓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州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的县情认识,牢固树立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
二是抓规划、绘蓝图。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州“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准确研判政策投向,高起点规划定位兴仁“十三五”发展方向,着力把兴仁建设成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现代化能源加工和绿色工贸城市、贵州省县域重要节点城市、黔西南次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使兴仁成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国薏仁米之乡和长寿之乡。
三是抓关键、攻难点。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优化工业布局,以煤炭精深加工、煤电铝、煤电钢、煤电气等为重点,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配套项目,把兴仁建成黔西南州煤化工基地,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以园区为辅助、以乡镇为骨架、以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四位一体”城乡建设体系,探索城镇转型发展新模式,为撤县建市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抓扶贫、奔小康。突出抓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三大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和如何退的问题,严格落实精准扶贫“1+N”体系,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五是抓旅游、增活力。大力发展山地生态旅游,着力抓好以放马坪草原、打鱼凼水库、薏品田园生态旅游小镇、东湖生态湿地公园等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是抓稳定、促和谐。时刻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利用好“民意调查中心”和“与民对账”两个平台,广泛收集民意,妥善化解因各类矛盾纠纷引发的信访问题,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七是抓党建、强基础。着力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健全完善“四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党建约谈”工作,切实把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着力培养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坚强组织保障。